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古董鉴赏 > 行业新闻 >

时光凝固!南昌八旬“老顽童”33年收藏千件“古董”

关键词:行业新闻

日期:2023-03-06 10:15作者:admin
我要分享

  有疑问要咨询,有问题要投诉

  请下载“问政江西”客户端

  覆盖全省的网络问政平台

  让网民诉求一键直达

  在江西南昌,

  有个年近八旬的“老顽童”程正明,

  由于酷爱国粹京剧,

  便采用各种方式收听,

  于是渐渐又迷上了收听设备,

  开始收藏。目前,

  老人收藏的物件主要有收录机、

  留声机、手表等1000多件。

  程正明一有时间就会在家听这些收录机,

  因为他觉得听收录机里的声音,

  可以回忆儿时的那段美好的时光。

  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听下去,

  玩下去,不留下任何遗憾。

  03:30

  新闻

  多看点

  作为港片的代表作,《无间道》一直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,片中刘德华向梁朝伟购买音响设备的画面让人记忆犹新,两人坐在沙发上,用收录机聆听蔡琴低吟《被遗忘的时光》,回味悠长。 收录机,这个听起来快灭绝的词汇,承载着几代人对时光、对音乐的记忆。其实,它并未消失,只是被少数人细心珍藏。在南昌,就有一位发烧友,痴迷收藏长达33年的时间,以收录机为主,收藏了各种各样近1000件物品,年代跨度足有40多年。 图/文 中国江西网 记者邓丹

  “1950年,那年我刚好十岁。北京有个京剧团来南昌演出,我父亲带我去,那是我第一次听京剧,那次之后我就爱上了京剧,同时也爱上了收音机。”程正明,今年78岁,因为喜欢京剧而走上收藏之路。多年的收藏之路,程正明花费不菲。然而,他执着追求,一刻未曾停下。

  在程正明女儿的家中,有专门的一间房间,摆满了各式收录机,大部分是日本产的收录机。程正明介绍,绝大多数收录机现在仍能“发声”。这些老物件都是程正明多年来费尽心思从各地淘来的。在他心里,不管这些机器生产于什么年代、什么造型、新旧程度如何,每一台都是他的挚爱。

  将天线拉起来,经过调台之后,这台八十年代的收音机带着滋滋电流声的电台声缓缓从内传出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一台收录机,一盘老磁带,一曲余音绕梁的“靡靡之音”,恰逢同学少年时围坐在收录机前跟着磁带伴奏高声欢唱。

  “我从1985年开始玩收藏,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台收录机,当时花了1000块钱买的夏普575双卡收录机。”人生中第一台收录机,程正明倍加珍惜。上世纪80年代,收录机是当时的一大“新生事物”,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手提收录机,到广场上跳街舞的情形,是城市里一道惹眼的风景。

  有了收录机,程正明的生活好似注入了兴奋剂,每天下班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摆弄他的“宝贝”,掸掸灰,按按这,弄弄那。回忆起那段时光 ,程正明津津乐道。

  他买回了很多磁带,除了京剧磁带,还有很多港澳歌手的磁带,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年轻人的最爱。

  “上海美多牌电子管收音机我很喜欢,有一排灯,晚上很漂亮,古色古香的。”这台 六十年代左右的收录机是程正明2010年收的。无论从功能还是价位来说,在当时都称得上“高端产品”。

  “这台八十年代以前的上海红灯牌高流电子管收音机很少见,我在2000年左右从朋友那里收来的。”程正明第一次看到这种收音机,很喜欢,也具有收藏意义。

  如今是一个怀旧的年代,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黑胶唱片再度回归潮流。“黑胶唱片抓在手上有很实在的分量感。”程正明说,改革开放初期,一张黑胶唱片的市场价都是普通薄膜唱片的几十倍,不是一般人会去消费的。

  薄膜唱片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唱片品种,它用基本透明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压制成型,其优点是质轻、便携、摔不坏,并能保证一定的音质,最关键是它比黑胶的价格要低很多,因此在我国一度十分流行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收藏的红黄兰绿黑的唱片便与日俱增,数量足有500余张。至今,这些唱片还完好保存着,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。

 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爱好者,程正明还收藏着许许多多的老式手表。这些手表有机械表也有电子表,是他们那个时代中国男人追求时尚的见证。

  程正明手中是九十年代的MIDO手表,这块机械表品相完好,金属表带也无残缺。

  为了收藏,他经常奔走于旧货市场。“南昌的旧货市场只有周末开,我几乎每周六早上8点左右都会来这里看看,遇到喜欢的买回去。”程正明说有时也会去“外地淘宝”,曾经为了“淘宝”在上海呆了两个月。

  逛旧货市场时,程正明遇到“藏友”,从收藏到生活,两人似乎有着聊不完的话题。

  “很多东西都早已停产没有了,甚至当年生产的厂家和牌子都没了,在我看来,它们已不再是一件实用物件,而变成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,我只想把这段历史文化保存下来。”程正明收藏的物品都是从旧货市场及朋友家中淘回来的。

  40年前,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改革开放前有一台收音机或者改革开放后有台收录机,这在以前都很风光。“那个年代不是谁家都有收录机的,自从家里有了收录机,每天都有很多同学放学跟我回家,来我家听广播和音乐,可热闹了。”程正明的女儿说同学们那时候都非常羡慕。

  八十年代左右的夏普8585单卡收录机,程正明于20年前收的。

  当唱针划过唱片,充满磁性的声音从留声机里发了出来,感觉回到了20世纪初叶。这种声音与今天数字化的声音相比,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韵味,这是八十年代左右的上海美悬牌留声机。

  六十年代左右的日本夏普单卡收录机,红遍大江南北,可以收音、可以录音,是当时追求时尚青年的最爱。

  这三个都是九十年代左右的收录机和收音机。在它们走红的岁月,并不是谁家都会拥有的,因为它没有电视机直观,而且价格不菲,还要不断地买磁带,所以它们不属于普通老百姓的钟爱,一般来说,青年男女结婚时,或许有收录机作为陪嫁物。

  “这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。”八十年代前的韩国GOLD-SATR收录机,程正明于九十年代收藏的。

  “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711,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“爆款”,它的山寨机型可以排成一面墙。”程正明介绍道,这台红灯牌711型六灯两波段电子管收音机,以音色丰富、质量可靠、外形美观,风靡市场。统计数据显示,自1972~1980年,红灯711系列共生产了186万台,创同期一种型号收音机产量最高记录。

  “八十年代的上海555牌座钟在当时是很有名的,谁家有了它可了不得了。”程正明说,这个座钟是纯机械的,每上一次弦走15天,每半个小时报一次时间,比如说5点了,里面的小铜锤撞击旁边的铜杆,会敲5声出来,如果10点了,就会敲10声,质量特别好,特别准时。

  随着空调的普及,过去用来生风取凉的电风扇都快被淘汰了。给这台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华生电风扇接通电源,嗡嗡声响起,似乎在诉说着关于它的历史。

  “以前我女儿不干涉我收藏,特地收拾了一间房间给我放藏品,但现在会干涉,因为房间已经放不下了。我外孙女很喜欢这些老物件,叫我不要卖,留给她。所以现在大部分收藏品在我女儿家里。”程正明说,他会继续听,继续收藏下去。

  程老各式各样的收藏,堪称“老时光博物馆”,对此,他表示,自己只是出于自己的爱好,把流逝的时光放进藏品里,不论何时,只要看到它们,就好像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些封尘的岁月,“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,能够‘听见’老时光”。

  大江哥工资已与赞挂钩,一个赞两毛钱,求!打!赏

  举报/反馈